查看原文
其他

剖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试验田”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首席集团咨询专家 华彩国资透视 2022-08-05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剖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试验田”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前言

虽然军民融合的概念很早被提出来,但直到近年来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才开始全面落实,国家也先后分七批次批准建立32个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各省也抓紧建设地方军民融合基地。把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当中,不仅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也能带动和加速国民经济转型,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基地介绍 

1. 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定义


内涵:在满足国防军队建设需求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摆脱传统的国防和经济社会环境平台及运行机制束缚,在一定区域内围绕军地双方资源的优化组合,建立形成的以军民融合为特征、以产业发展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引领示范为导向,军民在生产生活服务等领域全方位高度融合的新型经济主体,是军民融合类园区发展的更高阶段。

 

国家军民融合新阶段

 

•        层次上,由军地双方的协商式结合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的制度式结合,提出建立军民融合式国家规划计划体系、体制机制体系、法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        范围上,由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


•        程度上,由军民行业的“板块式”对接深化到了融为一体的“无缝式”对接,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盘考虑,在国家层面上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


随着国家把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也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和更深程度上进行了融合。


2. 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现状


自2009年起,工信部组织开展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目前已在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7批次认定和挂牌了32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从整体分布上看,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的东中西部分布均衡,其中东部有基地11个、中部有基地9个、西部有基地12个。从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上看,湖南和陕西各有三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河北、辽宁、湖北、四川、贵州和重庆各自有2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其他为1个。

 

图1    国家军民创新示范基地总批次情况(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

 

图2   国家军民创新示范基地省份分布情况(图片来自选址960)

 

据国防科工局信息中心统计,在2000亿元以上的共有两家,分别是哈尔滨经济开发区和四川绵阳科技城。基地实现工业总值在2000亿元以下1000亿元以上的共有3家.分别是重庆璧山工业园、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和宁波鄞州区。余下产值均在1000亿元以下。(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


示范区

工业总产值(亿元)

示范区

工业总产值(亿元)

哈尔滨经济开发区

2903

江西景德镇

440

四川绵阳科技城

2050

广东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87

重庆璧山工业园

1355

湖北襄阳樊城区

365.9

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

1075

河北邯郸经济开发区

334.2

宁波鄞州区

1052

陕西西安市

330.7

河南洛阳涧西区

842

陕西汉中航空工业园

317

内蒙古包头青山区

789

上海闵行区

249.96

四川广元

680

福建宁德

246

湖南平江工业园区

664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

242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567.05

西安兵器工业产业基地

236

安徽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67

大连登沙河产业区

201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559

湖北孝感经济开发区

198

辽宁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

501

河北固安新兴产业示范区

167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495

山西长治市城南工业园区

121

江苏丹阳

466

北京大兴区

112

湖南株洲

457.9

湖南湘潭雨湖区

87.44

表1  各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工业总产值(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

 

前八个示范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占总示范区总产值的60%以上,说明我国军民融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3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工业总产值累进表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

 

3. 军民融合方向


军民融合主要方向分为军转民和民参军。军转民侧重于企业股份制改造、资产证券化和国防工业核心技术军转民用;民参与则更倾向于民企参与体系配套和军工企业改制、军民用技术科研合作及产业化方向。对国营企业而言,无论是军转民还是民参军,都意味着当前体制的约束在被逐步打破,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而民营企业也获得了进入军品市场的权限。


4. 军民融合国际经验模式


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工业、科研水平虽各有差异,但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各国都认识到军民融合是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最优发展”的必然,也是协调和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西方国家最终都选择了适合自身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       美国、欧盟“军民一体化”模式:采取调整军工部门和企业、促进军工部门和企业间交流合作、推进军用与民用技术双向转移等措施,达到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目的;


•       俄罗斯“先军后民”模式:为化解过剩的军事生产能力,启动了大规模的军转民计划,采用“先军后民”的发展模式,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军、民品市场的良好对接,旨在不放弃军工体系同时避免军民分离弊端,但效果并不理想;


•       以色列“以军带民”模式:以色列国防产业是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领跑者,支持军用技术成果向民用产品转化,支持军工企业收购民营企业,同时也鼓励引入社会资本;


•       日本“以民掩军”模式:由战败国性质决定,依靠民间企业实现军用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创新与发展,建立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


5. 政策沿革


2005-2014这一阶段相关政策虽然较多,但是对应的法规却较少,顶层设计相对欠缺。


图4    2005-2014国家军民融合相关政策

 

2015年至今,政府更加重视军民融合顶层设计的完善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实。


      时间

政策&事件名称

2015年2月

《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

2015年3月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的讲话: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4月

工信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5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15年4月

国防科工局《2015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2015年5月

两部门关于推荐《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2015年度)信息的通知

2015年5月

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2015年7月

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国家保密局《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

2015年11月

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2月

首届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表2   2015年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相关政策及事件表

 

2016年,国防科工局发布《2016 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印发《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并组织推进实施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往深度发展。

 

2017年6月,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这一机构正式步入正轨;8月,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联合印发《“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部署“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有关工作;10月,党的十九大正式将军民融合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并写入党章;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编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军委战略规划办提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发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

 

2018年3月,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及第一批创新示范区建设名单。


6. 军民融合意义


我国进入新常态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军民融合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对待。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因此具有重大意义。

 

•        促进军民要素双向流动。军工企业在装备制造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一些民企,则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抓住了互联网、信息技术这一波发展浪潮,从而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上拥有优势。如果军民融合相关政策法规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将会极大的促进资源要素在军企和民企的自由流动,实现军企和民企的良性互动;


•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普遍创新能力不强。而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而言,融资约束使它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受限于融资的约束,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创新能力收到了极大地制约。而创新技术的发生和发展则主要集中于资金实力雄厚、规模较大的企业。军民融合则为创新驱动带来了新的途径和契机;


•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军工企业都是装备制造业,属于制造业的范畴,因此军民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当地的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当地产业机构优化升级。

 

军民融合模式研究及典型示范基地介绍 

1. 军民融合模式


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通过了《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及第一批创新示范区建设名单,标志着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根据军民融合切入点,示范区建设可以分为五种模式。

 

(1)“共建共享基础设施+设施周边产业集聚”模式

 

该模式示范区一般地处我国对外军事斗争前沿,并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示范区在保障国防建设需要的前提下,开展基础设施的军地共建共享,并依托两用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集中集聚。属于该模式的示范区有宁德、舟山等。

 

以宁德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例。福建省宁德市位于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最前沿,有着极为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同时,宁德也是海西东北翼的海湾新城。示范区以军地港口交通基础设施利益共享为突破口,着力实施《三都澳军民融合国际化深水大港发展规划》,规划建设军民融合码头泊位、完善平战结合公路网,使得三都澳港口不但具有军港功能,而且还能够促进临港工业、旅游休闲产业集聚集中,努力实现军事效益和港口经济融合发展。

 

(2)“军工主机系统集成+配套民营企业”模式

 

该模式示范区一般地处我国历史上“三线建设”等地区,拥有整机和核心分系统军工单位、数量众多并具有资质的“民参军”科研生产单位。示范区通过军工企业与“民参军”企业相互渗透合作,形成了具有雄厚实力的军民结合产业。属于该模式的示范区有成德绵(四川省成都、德阳和绵阳市)、西安、重庆、兰州、洛阳、武汉等。

 

以四川成德绵军民融合示范区为例。成德绵拥有11大军工集团布局的科研生产单位,以及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中央直属国防科研单位。成德绵还拥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持证单位约200家,约占全国的20%。示范区推进军民产业融合,2016年军民融合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信息安全产业规模与北京、上海、深圳同处国内第一方阵。

 

(3)“军民颠覆性技术创新”模式

 

该模式示范区一般地处我国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创新机构密集地区。示范区依托较强的原始性技术研发能力,打造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创新高地。属于该模式的示范区有北京中关村、深圳等。

 

以北京中关村军民融合示范区为例。北京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约70%,具有“高精尖”经济结构。示范区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方式引领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新兴军民两用技术发展,涌现出多种具有颠覆性的军民两用创新产品。如,示范区的3D打印产品已运用到飞机、运载火箭及卫星等领域,促进了军用飞机复杂高端异形件等产品形成产业化能力。

 

(4)“军工科技园区+孵化转化”模式

 

该模式示范区一般地处我国市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区域产业基础较好,几乎没有大型军工企业,具有资质的“民参军”企业也较少。示范区依托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基础,促进军工技术的产业化转化。属于该模式的示范区有宁波、杭州、绍兴等。

 

以浙江宁波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例。宁波是我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新材料、高端装备、汽车配件等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有良好的基础。示范区着力推动军工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如,吸引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设立中物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简称“中物科技园”),已经推进中物科技园将21项尖端技术由军用转为民品。

 

(5)“驻军重镇保障社会化”模式

 

该模式示范区一般地处我国驻军密集地区,具有较大的部队后勤保障需求。示范区依托自身经济产业基础,为当地驻军提供多领域多层次的后勤保障。属于该模式的示范区有山东青岛市、辽宁大连市等。

 

以山东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例。青岛是中国三大海军基地之一。示范区着力打造靠前综合保障示范区、军民幸福特色海军城。在生活保障方面,示范区与军方联合建成2000亩绿色军供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这既实现了军港70%以上食品蔬菜本地直供,又使得周边农民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装备维修保障方面,示范区与海军装备部、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创建装备技术保障中心,已累计承接技术保障10万余人次。在教育住房医疗保障方面,示范区与军方联合建成了海军中学、海军公寓、联合救护站、民办公益性军民融合医院。(以上摘自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示范基地模式

适用类型

优势

劣势

“共建共享基础设施+设施周边产业集聚”模式

适用于地处我国对外军事斗争前沿的示范基地

1.军事地位重要
 2.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1.资金缺口较大
 2.产业比较欠缺

“军工主机系统集成+配套民营企业”模式

适用于地处我国历史上“三线建设”等地区的示范基地

1.拥有整机和核心分系统军工单位
 2.具有资质的“民参军”科研生产单位数量较多

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对企业、资本、人才缺乏吸引力

“军民颠覆性技术创新”模式

适用于地处我国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创新机构密集地区的示范基地

1.地理位置优越
 2.技术研发能力强
 3.人才积聚,资本充足

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速度慢

“军工科技园区+孵化转化”模式

适用于地处我国市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示范基地

区域产业基础较好

没有大型军工企业,具有资质的“民参军”企业也较少

“驻军重镇保障社会化”模式

适用于地处我国驻军密集地区的示范基地

具有较大的部队后勤保障需求,自身经济产业基础良好

无技术支撑,缺乏产业规划

表3  军民融合五种模式总结

 

2. 国家军民融合典型示范基地介绍


(1)浙江宁德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① 示范基地现状

 

宁德市(福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下辖的福安市南部,规划面积645公顷,其中建成区面积315公顷。骨干企业主导产品为军民结合特色产品,包括船舶及海洋维权装备产业、冶金新材料产业、电机电器及储能产业等。2014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工业总产值246亿元;工业增加值70亿元。

 

②主导产业

 

产业园主导产业突出,专业化配套体系完善。近三年,产业园分别销售收入平均增幅超过35%;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幅超过38%,产业增长速度快。骨干企业辐射力强,已经形成骨干企业带动集群发展局面。



③支持基地发展政策措施

 

    宁德市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各项政策措施来推动当地军民融合的发展。

 

•        组织领导。成立福安市军民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全面领导全市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成立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和福安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会,全方位推进军民融合各项工作;


•        规划引导。编制完成《福安电机电器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3-2017)》、《福安市穆阳医疗保健器材工业园区产业规划(2015-2030)》、《宁德市福安冶金新材料千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福安市“十二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等规划,为福安的产业布局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政策落地。从组织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发展以及资金支持方面出台相关文件来保障军民融合的落地实施,包括《关于成立福安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成立福安市创建出口电机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市政府领导兼任福安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会职务的请示》、《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快推进闽东电机电器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措施福安行动措施的通知》、《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提升产品质量的意见》、《关于印发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措施的通知》、《关于印发福安市工贸企业应急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鼓励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


近期,市政府印发了《宁德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六条措施》,围绕支持重点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加强财政资金引导扶持、促进科技研发能力提升、鼓励军品企业开拓市场、推动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扶持措施。优惠政策遵循从优且不重复享受原则。

 

•        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对新引进实际到位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具有核心技术或创新模式的军民融合企业,以及在宁德市设立独立法人机构或生产基地的国家军工科研院所,从企业在本措施有效期内投产年度起,由受益财政连续3年按企业每年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构成地方留成部分的30%给予奖励;对工业产值超过2亿元、3亿元、5亿元且军品产值占比5%以上的市内军民融合企业,由受益财政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30万元、50万元;


•        财政资金引导扶持。受益财政对2013年以来新取得“军工四证”的企业每证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进入军队物资供应商库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对国家重点军工项目在本市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军民融合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具备军品承制资格的企业,技改总投资达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且上年税收达50万元以上,按项目建设期内固定资产投资的5%给予补助,单个企业补助封顶500万元;


•        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支持军民融合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建立军民两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防重点实验室,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受益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国家级军民融合研究平台、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推动1个以上军民两用产品研发项目实施的,由受益财政认定后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        鼓励军品企业开拓市场。对于参加市外招标项目中标,且单个中标军品合同金额300万元以上的军民融合企业,由受益财政按合同金额的3%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不超过10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奖励不超过200万元;


•        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兼并重组。市内军民融合企业参与国家军工科研院所、军工企业改制重组或成立科研生产联合体,对企业兼并重组项目发生的评估、审计、法律顾问等前期费用及并购付款利息由受益财政予以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万元;鼓励军工企业来宁开展股权收购、增资扩股等股权合作,对兼并重组或股权合作成功的军工企业,除享受省级相关补助政策外,受益财政再按其实际出资额的2%进行叠加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④对地方经济影响

 

近几年,宁德产业园销售收入平均增幅超过35%;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幅超过38%,产业增长速度快。骨干企业辐射力强,已经形成骨干企业带动集群发展局面。2014年,船舶及海洋维权装备产业实现产值44亿元,冶金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21亿元,电机电器及储能产业实现产值70亿元。

 

•        构建特色产业链。以电机 电器、船舶修造、临港重化等宁德特色产业链构建为核心,吸引了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同时依托特色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以装备制造业为开端,对各集聚要素进行整合、延伸 ,创造和发展军民融合新产品,形成竞争优势;


•        培育军民融合产业体系。通过引进和利用国内外军工集团高新技术的优势资源、军民企业兼并重组、互相参股等方式,培育了一批主业突出、带动作用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


•        辐射地方经济。推进军民融合式产业发展,不仅能向周围地区和县(区)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要素,而且其强大的服务功能和由此产生的创新能力,会成为辐射小城镇、县区,包括整个宁德的强大动力。


不仅为军地供需信息对接、高新技术落地、成果转化、高端人才的培育、军民融合提供服务,也为宁德盘活产业资源、优化产业布局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助力,从而在军民融合式发展中推动部队战斗力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⑤未来规划

 


(2)湖南株洲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①示范基地现状

 

株洲军民结合基地,是以航空产业军民结合型为特点的示范基地。先后荣获“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唯一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2010年12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已建成核心区3.5平方公里,共有企业6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家、航空类企业18家,在航空、电子、机械传动、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457.9亿元,同比增长17.71%;工业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长16.31%;销售收入456.7亿元,同比增长16.09%。


② 主导产业

 

株洲自建设军民融合基地以来,在多个重大项目上获得突破。南方宇航非航产业园项目、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项目、山河智能通用航空产业项目等先后竣工投产,山河三角鹰发动机开发主体湖南山河航空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组建。

 

•        通用机场项目。2010年底,空军司令部和民航中南局先后批复同意建设株洲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使株洲有了整机制造试飞平台,远期按照长株潭地区通勤机场和城市第二机场规划;


•        航空大道。航空大道全长15.8公里(航空城范围内12.6公里),道路宽48米,设计时速60~80公里/小时。全线有四座立交桥、一座跨铁路特大桥和两条隧道;


•        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公司项目。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公司由331厂、608所、湘投、市国投4家单位共同组建。重点发展民用涡轴、涡桨、活塞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制、生产、营销、维修和售后服务,燃气轮机制造及其成套,航空发动机修理,航空转包和航空零部件制造等业务;


•        中航工业南方非航产业园(高精传动)项目。中航工业南方非航产业园主要从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EPS)、风电齿轮箱的研发和生产;


•        山河智能通用航空产业项目。湖南山河智能通用航空产业项目主要从事载人轻型飞机、无人飞机、动力三角翼、航空发动机制造。


依托机场及机场大道等基础设施,吸引相关产业积聚,实现技术创新。株洲在中小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空机械传动等领域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全国集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中小型航空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地区。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是典型的军民共用技术,基地建立以来,依托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和制造技术优势,积极向民用产业及通用航空产业领域拓展。

 

③支持基地发展政策措施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征地拆迁取得新突破。基地加大土地报批和征地拆迁力度工作力度,2011年批回土地报批726.59亩;全年交付土地1124.37亩,其中:新开征253.75亩、已征未拆351.12亩、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交地519.5亩;成功融资到位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        完成平台搭建。一是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基地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全国18家企业、院校、研究所结成“通用航空发动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构建军民需求信息、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等服务平台,发挥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公共服务体系。三是着力从株洲军工与民用工业互动和资源共享,株洲军工实现保军与促民的协调发展,民用工业更加有效地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三个方面,务实推进对接合作。


•        鼓励军民融合。基地积极扶持有实力和业务的企业进入军工生产体系,在保密资质、军品生产质量体系认证和军品生产许可方面提供相应的协调服务;航空制造技术被称为“工业的皇冠”,推动航空技术为地方企业技术转型升级服务。2011年,基地推动由相关军工科研院所和株洲九州四维公司组成战略合作伙伴,为九州四维的技术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水泥搅拌传动装置的制造技术上取得突破;湘江产业投资公司、株洲市国投集团共同出资35%,与中航发动机成立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项目一期投资20亿元,目标是将株洲建设成为通用航空发动机的核心研发和制造基地;湘江产业投资公司、株洲市国投集团、中航工业发动机、西安动控等6大股东,共同向南方宇航增资,首期投入6亿元,正式启动高精传动项目,将重点发展风电传动、轨道交通传动、大型工程机械传动、高质量船舶传动和燃气轮机传动系统;中航工业黎明部件公司、中航工业南方和株洲市国投集团在沈阳签订出资协议,共同出资组建中航动力航空零部件有限公司。


④对地方经济影响

 

优化产业结构。在三线建设时期,湖南国防工业带动了湘西地区经济的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作为典型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等特点,通过垂直产业链条上多层分包商与国防核心企业之间频繁地进行产品、服务、技术等合作,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和技术升级,带动各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优化产业布局。株洲作为湖南军民融合最为集中地区,也是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的集聚中心,在加强自身服务功能的同时向周边地区和中小城市提供资源和要素,其创新能力和服务功能也会辐射周围城市,推动其他产业组织和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等,优化产业布局。

 

推动技术创新。依托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核心技术研发机构,在超级计算机、中小型发动机、飞机起落架、卫星通信、光电信息、航空制动、新材料等领域形成技术优势,与当地高等院校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当地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


⑤未来规划

 

株洲市高度重视基地发展,将航空产业作为株洲市的支柱产业,将基地规划面积从株洲国家高新区“一区三园”之一的董家塅高科园现有范围上,扩大到57.6平方公里,全力打造千亿航空产业集群。

 

把握产业定位。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攻方向,以通用机场为载体,以通用中小航空发动机为依托,以通用航空发动机、整机制造、通航运营、航空配套及衍生产业为核心,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努力建设通航基地,打造航空新城。

 

转变建设模式。航空新城建设打破原有纯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由“建园”向“造城”转变,以园促城、以城带园,走出一条产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打造出一座以航空产业为主导,融商业金融、博览会展、生态居住、培训教育、医疗卫生、旅游休闲等城市功能于一体、环境优美、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宜业宜居的航空新城。

 

拓宽融资渠道。改变单一的园区融资建设开发模式。将以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芦淞区国资局等国有资本为主导,同时引入战略投资者,适时组建湖南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发和建设57.6平方公里的通用航空城。

 

(3)四川绵阳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①示范基地现状

 

绵阳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代表的大型军工科研机构18家,以长虹、九洲等为代表的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12所,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聚集着大量高层次人才。2010年12月,绵阳科技城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2050亿元,同比增长8.8%;工业增加值680亿元,同比增长26.9%;销售收入2165亿元,同比增长9.0%。

 

②主导产业

 

绵阳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有一批像九院、二十九基地、燃气涡轮研究院这样的国家重点科研院所,也有一批像长虹、九洲这样的军民结合企业,创建转化平台和机制,把军事技术向民用产品、民用产业转变,形成一批具有优势技术的产业。

 

促进政产学研结合的成果研发转化产业化,推进国防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和市属科研单位改制,建立在绵主要国防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联合参与的规划编制和共同实施机制,联合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和技术联盟,初步构建起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成果研发转化产业化机制。

 

构建起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主导,食品及生物医药、冶金机械、材料新能源和化工环保产业为支柱的“2+4”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了三网融合与物联网、非动力核技术应用、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聚集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注册上市公司7家,形成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培育了利尔化学、东材科技、九九瑞迪等军民融合型高技术企业100余家,覆盖电子信息、空气动力、航空发动机、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等300余个领域,初步形成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群体优势。

 

③支持发展政策措施

 

以构建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现代高端产业体系为指引,绵阳将“三措并举”:在做强骨干企业,继续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军民融合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发挥四川省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作用,加快推进核技术应用、空气动力、信息安全、北斗导航、航空发动机等军民融合重点产业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同时,绵阳还将进一步抓好项目引进与园区建设。推进30平方公里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建设,建好磁性材料产业园、核技术应用产业园等10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抓好B11、分享通信等重点项目落地。


 •        建立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打造军民两用技术交易集散地,构建立足科技城、服务全国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成立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组建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


•        建设规划面积28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公里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中物院等军民融合产业园初具规模,国家核医学基地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基本建成,科学新城建设核心项目—中物院某重大专项进入最终选址;


•        组建了3个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设立了规模20亿元的全国唯一的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规模5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供了强劲动能。

 

④对地方经济影响

 

军民融合的发展,不仅吸引了大批人才,推动区域创新,同时相关技术的转化也带动了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此外,政府招商引资也让知名企业集中起来,带动产业的发展,并产生产业集群。

 

•        创新效应。聚集了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等学校12所,建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户,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0家,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7个,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51家,推动了地方创新,聚集了大量创新创业人才,同时一大批创新成果得以应用,长虹集团“虹芯”、九洲集团“九洲之芯”、新华汽油发动机等200多项新技术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        联动效应。示范基地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加快构建军工技术、民用技术、军民结合三大产业板块,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的转化。逐步构建起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建立了院(军)地协调机制和交流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军地联系会议,定期举办绵阳科技城科技成果交易暨军转民高技术交易会,加快建设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在绵国防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战略合作不断深入;


•        集聚效应。示范基地始终坚持扩大开放,切实推动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在绵科研院所和国防军工优势,着力狠抓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率近40%,成功引进了艾默生、普思电子、富士康、拉法基、华能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重汽、华晨汽车、华润集团、太极药业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顺利承接了旭虹光电、金发科技等一批加工贸易转移项目。


⑤未来规划

 

到2020年,科技城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2600亿元,示范基地军民结合产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建成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型科技城,为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探索经验、做出示范。

 


(4)四川广元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① 示范基地现状

 

2010年12月,四川广元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广元基地不断加快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主导产业日益突出、军民特色更加显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广元工业经济增速保持全省市州领先,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4年,基地共实现销售收入676.4亿元,同比增长6.2%;工业总产值680.7亿元,同比增长4.8%;工业增加值231.03亿元,同比增长18.7%。

 

② 主导产业

 

基地重点发展电子机械、有色金属和食品饮料三大主导产业,创新发展以军工技术为支撑的电机、电器和车辆三大民用产业,规划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军民融合特色示范基地和“两化”互动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产业园区,加快推进示范基地内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和长虹工业园等三大核心载体建设,加快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积极搭建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贷款、招商比选引进外来资金等形式,破解示范基地融资难题;建设了一批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

 


③支持发展政策措施

 

产业方面:

 

分类管理。按照优势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三个层次对100户重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在项目建设、资金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和倾斜,不断做大做强企业;

 

发展配套中小企业。认真组织实施以“小巨人”为主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立足资源和技术优势,依托龙头企业,逐步衍生和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大力发展一批为龙头企业配套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形成了大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

 

政府方面: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成立了以广元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防科工办,建设、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建设发展的相关具体对口工作组建了示范基地建设开发公司,负责基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完善相关流程机制。根据示范基地建设不同阶段需要,推动示范基地建设管理机构和工业部门、招商引资部门领导交叉任职,将示范基地建设纳入了工业单项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示范基地月通报制度;

 

落实相关政策制度。落实基地建设各项扶持政策,推行示范基地重大项目代理制和限时办结制,落实领导批示和督办事项办理责任制,建立了示范基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体系。

 

④对地方经济影响

 

推动地方产业升级:按“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的要求,不断延伸“电子装备整机—电子组件—元器件与电子原材料”主导产业链,促进产业规模壮大和转型升级。

 

•        积极发展电子装备整机集群、电器产业集群和机电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规模壮大和转型升级,以军用雷达、火控系统及民用雷达、电视电源及整机为重点,发展电子装备整机集群;


•        以特种电源、微波组件、电子专用原材料为重点,发展电子组件产业集群;


•        以特种电子元器件、特种电子装备方舱与车辆、电子节能技术等新能源、电子基础原材料为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与电子原材料产业集群。


促进地方经济增长: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554.8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工业增加值171.5亿元,同比增长10.08%;基地核心区—广元经济开发区实现销售收入184.5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工业增加值47.2亿元,同比增长17.8%;基地军民结合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11.4%,工业增加值24.5亿元,同比增长35.9%。

 

⑤未来规划

 

到2020年,示范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和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做好示范。

 

以提升军民结合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引领,按照“两融、五化、一驱动”的原则,坚持军民融合、两化融合,实施集群化、特色化、市场化、生态化、规模化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以局部跃升带动整体发展,承接转移,错位发展,引领跨越。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壮大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以电子装备整机产业为核心,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完善电子组件、元器件和新型材料等配套产业,带动基础原材料、新能源、精密加工、汽车等关联产业,构建电子装备整机主导产业、电子装备配套产业和电子装备关联产业三个军民结合产业集群。

 

将示范基地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优异、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创新驱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集群发展型”的国内一流国家级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5)北京大兴区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①示范基地现状

 

北京市军民结合产业基地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分为建成区和规划区两部分。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齐全,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研发。基地是首都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地,现有入区企业98家,军民结合类企业52家,包括航天科技、中航工业、兵器工业、中国火箭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航天科工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等。北京市与海军共建的蓝鲸军民融合创新园、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市政中燕等已进入规划区,,航天科技集团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北航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园、中航国际科技园等项目也将在规划区建设。

 

②主导产业

 

基地通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2014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4.7%;工业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4.3%;销售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5.0%。


 

2013年,基地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超过17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4.05%。拥有国家特种泵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5家市级技术和研发中心。

 

蓝鲸军民融合创新平台项目是海军和北京市合作共建的蓝鲸军民融合创新园项目一期,是海军和北京市践行军民融合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在全国军民融合发展具有先行先试的引领作用,项目建成后将吸引一批与海军相关的“军转民”、“民参军”项目入区发展。项目占地面积61.4亩,建筑面积为4.2万平方米,投资4.01亿,将建设信息发布、集成验证、项目管理中心以及平台运营管理和服务保障设施。

 

③ 支持发展政策措施

 

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作为大兴区“一区六园”产业格局中的重要一个专业园区,政府从公务服务和政策上全面保障企业的发展。

 

 

④对地方经济影响

 

推动技术创新。大兴区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的建立,由于军工行业带来的技术突破,推动高档数控机床、3D打印、工业智能机器人、高效节能自动变速器、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智能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军民两用电子信息材料、符合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提升材料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

 

加速产业升级。大兴区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的建立,目前已经形成航空航天、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应急设备制造等军民结合产业,带动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了服务好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的建立,加快军民技术互转,大兴区一方面积极的招商引资,一方面也在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区内现有企业98家,还有数家大型军工集团和研发中心即将落户。同时,军民结合园区毗邻其他几个园区,对其他几个园区也存在辐射效应,从而带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⑤未来规划

 

到2020年,基地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产值达到500亿元,培育5个百亿级军民结合企业集团,10个十亿级军民结合企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在全市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军民融合产业集聚效应充分体现,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效明显,成为北京军工经济和首都经济的重要载体。

 

•        结合产业基地将充分发挥北京总部资源、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快引进军民结合企业重大项目,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军事科技、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与产业化,形成新型的军民融合的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带动基地周边产业园区协同发展;


•        按照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市场导向、开放合作的原则,积极构建军民双向互动、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以军工技术为支撑、军民两用产品为方向,促进国防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在扩大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军事科技、民用科技的双向转移,重点推进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应急救援装备等五大军民两用产业发展。


(6)陕西西安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① 示范基地现状

 

示范区成立于2006年11月,由省政府、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共同建设。2010年1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认定为国内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2010年,基地规划区域从23.04平方公里扩展至86.65平方公里,规划区域的扩展为基地建设国际化航天新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吸纳国内外资源,加速项目建设。2014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330.7亿元,同比增长148.6%;工业增加值59.5亿元,同比增长73.5%;销售收入691亿元,同比增长138.3%。

②主导产业

 

航天行业立区。大力发展航天运载动力、空间有效载荷和航天微电子为主的航天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为主的卫星应用产业,带动航天信息技术、新型航天材料和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为主的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集聚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五院西安分院、六院、九院771所、7171厂等一批航天主体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涉及航天固体和液体发动机、星载设备,卫星跟踪遥测遥控,地面应用,航天计算机,集成电路,工业自动化控制及成套设备等的研发生产。

 

战略产业兴区。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和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为主的新能源新光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以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检测设备等为主,截至2011年,基地共引进太阳能光伏企业14家,总投资255亿元。半导体照明产业以蓝宝石衬底制造为支撑,高水平应用灯具为推动,截至2011年,基地共引进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企业14家,总投资34亿元。

 

数字航空繁区。积极培育以服务外包、云计算及动漫创意为主的数字航天产业;基地先后引进西安航天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园项目、西安航天神光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陕西开泰投资有限公司西安动漫产业园、西影航天影视动漫公司等项目,总投资达16.28亿。截至2011年,累计共引进15家服务外包及动漫创意企业入驻园区,初步形成产业规模。

 

③支持发展政策措施

 

创建省部联建模式。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战略合作领导小组以及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基地建设方向和领域,协调各项重大问题;

 

实施“双百工程”。2010年,省政府下发了“实施‘双百工程’推进军民结合产业突破发展的意见”,促进一批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向基地转移;

 

积极开展军工“央企进陕”活动。在省政府与有关军工集团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围绕重点产业发展,以项目投资、资产重组为主要形式,进一步加强与央企的合作;

 

支持军民结合项目建设。陕西省加大对军民融合产业财税支持力度,设立省级军转民专项扶持资金。“十二五”期间,以每年投入不低于1亿元的规模对军民结合项目予以贷款补贴或资金补助。省市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合力支持基地军民结合项目。“十二五”期间,陕西省政府对航天基地建设,每年给予2000万;西安市政府对航天基地建设,每年给予4000万;

 

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兼并重组。中央在陕军工单位实施的军民结合重点项目,视同招商引资项目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新设立新迁入的军工总部企业建设或者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给予财政补助,并在享受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实行为期5年的税收增量返退等。

 

④ 对地方经济影响

 

推动技术创新。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已经在西安上线运营。平台围绕军民融合领域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资源的交易转化,建立了线上线下结合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展示、挂牌、撮合与在线交易运营服务体系。目前,以科研院所、企业为代表的各类创新主体,依托平台共开设知识产权店铺100多家,累计发布可运营专利9478件、技术项目942件。

 

加速产业升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推动了地方产业链的完善,包括:以航天四院、航天六院为龙头的航天运载动力研发产业链;以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为龙头的卫星有效载荷研制产业链;以中国卫通为龙头的打造卫星应用及运营服务产业链;以中国授时中心为龙头的卫星空间基准授时产业链;以北斗导航产业园为龙头的北斗导航测绘民用产业链;以中煤航测遥感局为龙头的空间信息和卫星遥感产业链;以中加园为载体的国际卫星通讯设备产业链。

 

推动产业集聚。西安航天基地吸引了大批以民用航天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项目快速聚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五院西安分院、六院、九院771所,中国卫通集团,国家授时中心等为主的大型航天企业入驻,实现了多项军工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并通过产业聚集实现产值裂变。

 

⑤未来规划

 

面临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基地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的突出航天特色,坚定不移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军民融合,以新城建设为主导,以项目攻坚为主线,以产业培育为核心,提高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航天产业新城。

 

基地将力争保持主要经济指标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在特色支柱产业领域,加速20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个,培育和形成10余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科技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培育5至8家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卫星应用、航天特种技术应用、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产业、航天现代服务业全面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军民互动、产学研结合的航天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千亿元航天产业新城。

 

(7)宁波鄞州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①示范基地现状

 

2012年2月,宁波鄞州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认定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经过持续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鄞州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随着新一轮开放战略的加快推进,以及重大产业集聚区的加快建设,鄞州区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鄞州区工业经济的民营特色显著,工业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14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1052亿元,同比增长7.3%;工业增加值220亿元,同比增长8.4%;销售收入946亿元,同比增长8.0%。

 

②主导产业

 

鄞州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军民结合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大先进适用军工技术、产品和创新载体的引进力度,创造条件推进民口企业和产品积极参与国防军工配套,着力推动军民结合产业集聚化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鄞州滨海创业中心、鄞州投创中心、鄞州工业园区和望春工业园区为主要承载平台的产业基地形态,日渐成为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和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区。

 

四大主体园区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群,建成了新型金属材料、汽车电子及零部件两大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新型计量仪表成为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制造、家用电器、工业设计、新能源等产业挂牌为市级产业基地。

 

③支持发展政策措施

 

地方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基地发展,主要包括:

 

•        财政支持政策:整合政府有关部门的产业资金、科技资金、人才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设立区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资金使用方向包括扶持企业技术攻关、科技项目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金融支持政策: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采用担保融资、信用贷款、引入创业投资和战略投资者和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扩大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规模,建立对科技风险投入的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高新技术领域。


•        用地支持政策:支持军民结合四大主体园区创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示范区”,建立用地规划定期评估和调整机制。对军民结合重大产业化项目租赁标准化厂房,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对用地集约的军民结合产业投资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并按规定在土地出让价格和“招拍挂”方面给予支持。


•        人才引育支持政策:对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所需的紧缺型创新人才和劳动者,在按有关政策文件享受优惠待遇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租住人才公寓、培养培训、人才项目申报、职称评审,以及子女享受本区户籍居民待遇等方面再给予一定程度的继续支持。


④对地方经济影响

 

鄞州区积极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对接模式,建立了政府搭台、军地互动、民企唱戏的军民融合发展机制,集聚了一批军工先进技术、成果、项目和人才,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宁波的核心城区,鄞州经济为进一步寻找和激发发展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做出自己的贡献。

 

⑤ 未来规划

 

未来一个时期,鄞州区将以对接国防科技工业、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创新军民结合体制机制为重点,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民营经济融入国防科技工业的引领区、民营企业应用国防科技成果的先进区和军民结合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区。

 

十三五期间,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基本形成“一核三区、多板块支撑”的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空间布局,合计新增建设用地9平方公里以上,产业项目累计投入超过350亿元,单位土地平均产值达到4500万元/公顷。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军民结合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3%。科技实力实现新突破,推进军民联合共建创新载体,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服务体系,创新型基地建设基本实现。资源集约利用迈出新步伐,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全区资源集约利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8)山东青岛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① 示范基地现状

 

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启动区规划范围西至大珠山东麓,东至滨海岸线,北侧以滨海大道为界,南至宅科村。为了适应最新总体规划要求,规划范围划定为21.89平方公里。区域规划总用地2188.61公顷,其中建设用地2044.83公顷,规划总人口约16.5万,其中规划学生人数约6万。规划区居住用地面积为221.31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10.8%,规划居住人口规模约为10.5万人。目前区域内在建的房地产项目只有万德悦海公馆、珠山秀谷御墅、东方时尚中心等。


②主导产业

 

重点发展船舶海工产业、航空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军民融合服务业、新材料科技研发产业。按照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总要求,以军民结合产业为主导,着力建设军地科研院所优势集聚,军民科技成果转化高效畅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区

 

③支持发展政策措施

 

山东省政府和青岛市政府提出了建设4个中心,即装备技术保障中心、军地人才培养中心、军队社会化保障中心及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心,产业发展向“蓝高新”全方位提升,装备技术保障向“海陆空”全要素拓展,人才保障向“军地校”高层次迈进,军队社会化保障向“军政企”多领域覆盖,最好军民融合工作。

 

④对地方经济影响

 

古镇口示范区通过一系列举措及政策支持,已经在技术应用和后勤保障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初见成效。

 

海洋新材料实现军民两用。围绕提升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研发水平,以军港需求为牵引,规划10平方公里的军工产业园,正在建设占地300亩的船舶装备产业园,新培育中科院轻型动力研发基地、中航工业模拟航空器研发制造基地等总投资千亿元的涉军涉海项目120个,加速形成海洋防务与船舶海工装备、军民共用信息技术、涉军涉海新材料、高端科技教育、军民共需服务、军事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特色产业集群。

 

培养军地人才。打破军地人才培养的体制壁垒,实现商船海员和海军舰员学历与技术资格互认,为官兵职业规划和长远发展拓宽道路。规划建设占地13平方公里的大学科教园区,在古镇口设立分校或机构,既占领学术前沿的制高点,建立了军地联培联训平台,并将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撑。推动海防重镇与国防名校紧密结合,国防大学在古镇口设立军民融合青岛研究院和现地教学基地,与青岛市联合主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端论坛。

 

实现食品蔬菜直供。同时着眼于增强对军港的后勤保障能力,示范区组建了山东省首个军民融合食品保障协会,与龙头企业成立了军队社会化保障中心,建设集食品加工配送、水兵厨房、展览展示、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军港生活保障中心,政府出资补贴配建绿色军供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港区70%以上食品蔬菜实现本土直供,不仅满足了航母官兵的食品保障需求,也拉动了地方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

 

打造旅游文化新地标。示范区还打破了“军地分轨”投融资界限,共同投资建设海军大道、海军社区、海军小学、海军公园,并正在建设中学、医院等基础保障设施,实现一份投入、多重效益。军地联合投资3.9亿元按照战备标准共建的进出军港道路“三沙路”,节省国防工程费用5000万元;军地联手申报青连铁路,修改军港专用线规划,全线里程缩短40公里,节省投资约十几亿元,军事运输效能大幅提高。

 

⑤未来规划

 

围绕建设大国母港,以军队需求为牵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军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培育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建立寓军于民的军队保障体系,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为推动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到2020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完善的功能区,累计开发面积25平方公里。


(创新示范基地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

 

 



~点击图片获取最新课程信息~




【精彩内容】点击下方文章标题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阅读推荐


1、央企如何锻造创新主力军?——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来告诉你答案

2、【最全最新】创新政策梳理,只为最关心创新政策的你而准备

3、重组世界的新方案

4、重组世界的新方案---中国新政治经济学的探索

5、军民融合与千年大计的超循环结构

6、打造独角兽企业全貌图──国企加速培育上市公司新福地(上)

7、打造独角兽企业全貌图──国企加速培育上市公司新福地(中)

8、打造独角兽企业全貌图──国企加速培育上市公司新福地(下)

9、从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云南国企改革专题:构建创新发展链

11、构建建创新驱动联合体,系统打造区域创新驱动优势



精彩诗歌推荐


1、又至新疆观漠海念一带一路之浩瀚有感

2、乐山,生物钟错乱之城

3、十七朝古都——西安写在城墙上的密码

4、北京,无法接近的城堡

5、柳州,时空错乱之城

6、给青海的思念

7、给西双版纳

8、给桂林——我负青山曾徘徊

9、大连,飞翔之城

10、哈尔滨,希望之城

11、昆明,彩云与鲜花之城

12、藏在数学里的南宁

13、给攀枝花

14、给甘肃的一封信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